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科學報導與科學文化
Science Journalism and Science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07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新聞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江才健 
課號
JOUR7092 
課程識別碼
342 M308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科學報導在新聞報導中發展有數十年歷史,針對課題是科學的內容,但是隨著科學在社會上的影響日曾增,以及社會對於科學知識價值認知的改變,近來的科學報導,應該改變過去那種以瑜揚科學成就為目標的方向,發展出對於科學方法論以及科學知識意義的一種評論式報導,改正過去科學報導不自覺陷入對「科學」的一種「類置入行銷」思維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目標是訓練學生瞭解科學報導寫作的真義,為達成前述目標,學生應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知識本質有所瞭解,然後由寫作練習與改正討論,熟悉方法技巧,以能獨力完成真實且有意義的科學報導。 
課程要求
以學生上課討論表現以及撰寫心得衡量其學習態度(20%)

另外由學生撰寫之科學題材寫作評斷其寫作成績 (30%)

最後以一篇學生自選題材的科學寫作作為整體評量(50%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江才健老師 chiatchi@ms62.hinet.net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指定閱讀
1. 懷海德(2000)。《科學與現代世界》。(傅佩榮譯)。台北:立緒出版
2. 張光熙、宋加麗(2002)。《科學的故事─解開千年來偉大科學的面貌》。台北:好讀
3. 詹姆斯華生(1998)。《雙螺旋─DNA結構發現者的青春告白》。(陳正萱、張項譯)。台北:時報
4. 查爾斯史諾(2000)。《兩種文化》。(林志成、劉藍玉譯)。台北:貓頭鷹
5. 約翰霍根(1997)。《科學之終結》。(蘇采和譯)。台北:時報
6. 達賴喇嘛(2006)。《相對世界的美麗─達賴喇嘛的科學智慧》。(葉偉文譯)。台北:天下文化
7. 江才健(1996)。《吳健雄傳-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》。台北:時報出版
8. 江才健(2002)。《規範與對稱之美-楊振寧傳》。台北:天下文化
9. 江才健(2016年12月)。〈隨人云語看科普〉。《科學人》,178:68-71。

延伸閱讀
1. 布里辛斯基(1994)。《失控—解讀新世紀亂象》。(陳秀娟譯)。台北:天下文化出版
2. 許烺光(1997)。《驅逐搗蛋者—魔法、科學與文化》。(王芃、徐隆德、余伯泉譯 )。台北:國立編譯館
3. 黃仁宇(2001)。《黃河青山:黃仁宇回憶錄》。台北:聯經
4. Michael Crichton(2005)。《恐懼之邦》。(洪蘭譯)。台北:遠流
5. 江才健(2010)。《科學夢醒─賽先生的文化沉思》。台北:經典雜誌
6. 韓毓海(2013)。《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》。台北:大雁文化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